2月22日上午,电气学院发电教研室一行15人赴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进一步学习西迁精神。
聆听了讲解员对博物馆内存放的丰富校史、实物资料和珍贵的历史档案等详尽生动的讲解,同志们深入了解了交大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西迁前后的变化。通过对交大创始人、历任校长以及著名校友的介绍,大家深刻体会到亲身经历过西迁历程的老一辈专家学者们“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以及西安交大人对先辈们“饮水思源”的感恩情怀。
1956年,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将交通大学大部分由上海迁至西安。为国家建设冲锋在前,交通大学师生员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1400多名教工把实验器材装上火车向西行进。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的钟兆琳先生,妻子卧病在床,同事劝他留在上海,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带头西迁,只身来到西安。教授带头西迁,学子踊跃随行。不到半年,6000多人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乘专列从上海迁往西安。至第二年,全校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至西安。没有中断任何教学,没有迟滞一届招生,交通大学服从党和国家的安排,也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安排下,创造了中国高教史上的奇迹。
2005年12月6日,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批准,“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且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几乎以一己之力,撬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的面貌,让大西北拥有了国家重点大学和一批新兴学科。西迁以来,西安交大的毕业生已近25万人,其中40%以上在西部奋斗,又在后续的岁月里,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蓬勃发展。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西迁老教授们点赞。
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的西迁史,是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重温“西迁精神”,温故这段辉煌的奉献兼奋斗史,那决绝的勇气和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从这次专题活动中,大家更加感受到教育不是追求钱和名利的事业,只有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爱及对职业的高度认同感,才能激发幸福感,从而影响和培育一代又一代接班人。老一辈交大人用忠诚和担当向党和人民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案,如今接力棒传到我们新交大人手中,新时代的交大人要继承,更要发扬,让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根植于心。传承西迁,爱国奉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