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科研氛围,激发研究生同学的学术热情与进取精神,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25043团支部和硕5082团支部共同举办“逐梦学术,标兵引路”主题经验分享会,特邀2019级本科学生标兵张舒媛学姐与2021级学生标兵曲圣同学作经验交流分享。

一、心怀热爱,筑牢科研起点
在分享中,张舒媛学姐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应具备的三方面准备——心理、身体与知识储备。
她强调,研究生阶段是从学习到研究的关键过渡期,应当以平稳心态应对挑战,坚持持续学习与探索;同时保持良好作息与健康体魄,为长期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在专业学习上,要注重夯实理论根基,提前补齐知识短板,为后续科研与实践积蓄力量。张舒媛学姐还指出,科研的起点并非一味追求“创新”,而是深入理解专业基础和工程背景。只有在扎实掌握学科理论的前提下,创新成果才有坚实支撑。
在谈到科研的长期坚持问题时,张舒媛学姐鼓励大家以自我成长为衡量标准,少与他人攀比,多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科研成果的积累往往需要时间沉淀,应在点滴进步中寻找动力。她强调:“学术研究需要耐心和信念,成功是长期努力、灵感与机遇的叠加。”
最后张舒媛学姐也谈到了与导师相处的心得。她指出,导师是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要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主动沟通、积极汇报,虚心请教。通过不断交流,我们不仅能加深对课题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把握科研方向与节奏。

二、勤学善思,提升科研能力
曲圣同学则围绕“如何高效阅读与理解文献”分享了自己在多段科研训练中总结得到的方法与体会。他建议同学们在初期广泛阅读高水平论文,了解领域主流方向;中期聚焦优秀作者的系列成果,梳理研究脉络;后期则应勇于跨界,借鉴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拓宽科研视野。
针对阅读中常见的困难,曲圣同学提出了具体建议:面对语言障碍要循序渐进、积累术语,避免完全依赖机器翻译;在理解层面上,可以追溯论文作者早期的研究工作,从浅入深地掌握学科逻辑与研究体系。同时,曲圣同学也建议同学们在科研起步阶段,可以尝试将阶段性成果整理成会议论文进行投稿,以此锻炼写作能力并获得正向反馈,从而保持持续的研究热情。

此次经验分享会内容充实、氛围热烈,参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两位标兵以亲身经历传递了对学术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守,为同学们的科研之路指明了方向。未来两个团支部将继续携手前行,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搭建青年学子互学互鉴的平台,引导同学们在科研实践中淬炼本领,在青春奋斗中书写属于交大人的学术担当。
图片:王铭杨 曹瑞 张舒媛
文字:张舒媛 金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