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引领与榜样示范作用,2025年10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25042团支部成功举办与电气2511班“博带本”定向帮扶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专业认知、学业规划、科研竞赛、经验分享与实验室体验等多个维度展开,为本科同学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学术盛宴。

一、拨云见日,明晰专业方向
活动伊始,博25042班王俊凯为本科同学系统介绍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各细分领域。他结合学科前沿,生动讲解了电机、电器、高压、绝缘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内容、前景与核心知识要求,帮助刚入学的同学们对专业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解读规则,规划学业蓝图
随后,王中祺就本科生关心的综合素质测评与保研政策进行精准解读。他从绩点计算、科创加分、社会实践等维度剖析了综测体系,并详细介绍了保研流程与关键节点,为同学们规划大学生活提供了宝贵参考。

三、薪火相传,点燃科研火花
在科研竞赛环节,王文辉结合自身参加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等竞赛的获奖经历,从选题、组队、执行到答辩全方位分享经验。他鼓励学弟学妹勇于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创新,激发了大家对科研的浓厚兴趣。

四、倾情分享,传承宝贵心得
博25042团支部特别邀请到博2408班的梁晨旭学长分享自己从本科到博士的心路历程。梁晨旭就学习习惯、时间管理、心态调整等方面提出建议。他以幽默语言讲述成长故事,勉励同学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在大学生活中勇敢探索无限可能。

五、实地探访,沉浸科研现场
在博士学长学姐的引领下,电气2511班的同学们依次实地探访了电力电子、电器与电力系统三个方向的实验室,亲身感受了学术研究的浓厚氛围。
在电力电子实验室,王文辉带领同学们参观了两大核心实验平台。大家观摩了双机构网变流器对拖平台,王文辉现场讲解了该平台在测试新型电力电子装备动态性能方面的关键作用;同学们还参观了模拟多重化二极管整流的深远海风电送出系统样机平台,并通过演示与讲解,深入了解了这一前沿技术在解决远距离、大容量海上风电高效送出挑战中的重要价值。

在电器实验室,博25042邀请硕5062的丁若宸同学为大家系统介绍了氢气传感器的完整制备流程。大家首先参观了射频磁控溅射仪器,丁若宸详细讲解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氢气传感器金属薄膜沉积中的关键作用。随后,同学们了解了如何利用八通道测试系统对传感器性能进行测试。这一环节让同学们对传感器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

最后,同学们在左毅成的带领下参观了发电研究方向。大家首先参观了工位大厅,了解到该方向的核心科研工作主要通过计算机编程与建模仿真来完成。随后,同学们走进电力系统及弹性研究所的数字仿真实验室,观摩了用于开展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的核心平台。最后,左毅成重点介绍了该实验室去年荣获国家三大奖的"电力系统极端事件防御及恢复的理论与方法"成果,让同学们近距离领略了前沿科研突破的重大价值。

六、合影留念,定格珍贵瞬间
活动在全体参与成员的合影中落下帷幕。本次“博带本”活动以“精准帮扶”为导向,环节设置由宏观到微观、由理论到实践,为本科生搭建了与博士生交流的平台,有效拓宽了其学术视野,明确了发展方向,营造了教学相长、互助共进的优良学风。博25042班与电气2511班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合作,夯实“博带本”的纽带作用,共同书写携手并进、成长成才的新篇章。

图片:胡锦彬
文字:沙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