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16面鲜艳的红旗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迎风招展,纪念碑正北竖立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手举小国旗和奥运五环旗的人们纷纷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四周合影留念。
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50年前的这一天,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开面纱,开始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记者了解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家级的公共艺术工程,汇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和建筑学家。1949年由毛泽东亲自奠基,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它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又吸收了西方的艺术精华。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最近正在举行为期20天的“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0周年纪念展”,组织者多方协调、征集、搜索的30余件重要文物,得以首度汇聚面世。其中包括大批珍贵的纪念碑工程文献、图片及毛主席宣读碑文的原始录音等原始音像材料。当年的设计者、建设者聚首在一起,执手相看,一时间唏嘘不已。
他们共同的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50年来一直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心,见证了这个伟大国度发生的一切,激励着人们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胜利和辉煌。
在75岁的北京市民杨阳看来,纪念碑凝聚着中国人身上所有的优良精神。他每年都要去纪念碑照几张相留念。“纪念碑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纪念碑总高37.94米……”说到这座精神丰碑的有关数据和故事,他如数家珍。
来自河南的庞会语每次出差来北京,一定要到天安门广场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每次到这里,我都觉得很兴奋。好像那些历史就发生在眼前。”那8块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等为主题的巨大的汉白玉浮雕,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在纪念碑下,人们感慨不已,更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英雄,是他们用了整整一代人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年60多岁的旅游者宋先生说,“从当年缺衣少食到现在丰衣足食,这些年祖国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这些革命先辈的牺牲。”庞会语说,“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多变化,但我们仍然需要继承他们这种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50年可以让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位老人,50年也可以让一个国家从温饱走向小康。50年足以改变很多,不变的是那些闪光的名字和我们心中的感激。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