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系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建一流电气学科>>正文
建一流电气学科

【西交电气人】刘文凤:一直在路上
2018-09-06  

早上6点起床,晨跑一个小时,7点回家收拾准备、送孩子去幼儿园,8点准时到校,上午处理事务工作、与学生讨论,中午修改论文、写文章,下午做研究,晚上照顾家庭、陪伴孩子,这是刘文凤一天的作息表。教学、科研、家庭事务虽然繁忙,却让刘文凤感到幸福满足。“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所有的付出、收获、快乐都在路上,过往都是风景。”她说。

刘文凤,西安交大电气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无铅压电材料特性与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4篇,学术论文被SCI引用1100次。

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2000年,18岁的刘文凤刚参加完高考,对专业选择很茫然,听到招生组老师说西安交大电气专业最好,她便在第一志愿填写了电气专业。自此刘文凤与交大、与电气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刚进入交大到现在,时光斗转星移,但除了身份从学生转变为老师之外,刘文凤一如往昔初心不改。认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是刘文凤不变的本色。做好当下的事情并不断提升能力,脚下的路就会越来越宽阔,“这时便是你选择生活,而不是生活选择你”,刘文凤说。

常人说“越努力越幸运”,刘文凤却说自己“越幸运越努力”。她幸运地来到西安交大,进入电气专业,幸运地得到保研资格,幸运地通过了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的面试,幸运地克服了科研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幸运地成为了一名老师,更加幸运的是遇到了非常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加入了非常优秀的团队。这一个个小幸运串联起来,为刘文凤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强大的动力。

研制出锆钛酸钡钙时,刘文凤刚刚从硕士二年级转为博士一年级。锆钛酸钡钙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无铅压电材料,也是唯一有希望替代有铅的材料。在实验室第一次得出锆钛酸钡钙的效用时,刘文凤在激动的同时也有些怀疑,“我做的东西比世界上最好的性能还要好一倍,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仪器坏了?样品出问题了?”此时已是夜里12点了,刘文凤赶紧向还在办公室的导师任晓兵教授汇报了这个情况。任老师也很激动,与刘文凤一起重复了实验,发现结果确实如此。

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论文投稿过程却不顺利,不同的声音与质疑给刘文凤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任老师给予刘文凤莫大的精神支持,他认为一项好的成果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出去,都会被认可,只问耕耘,无需问收获。于是刘文凤继续探索锆钛酸钡钙的原理,不断提升性能。最后论文发表出来了,截至目前引用900余次,是这一领域中引用最高的文章,并且开创了这一类材料的研究。

“18岁进入交大的时候,我从没想过自己会与交大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交大的每一天都很充实,我身上早已烙上了交大的印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交大是我一生为之奋斗的地方,我愿为交大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

谈到教学、科研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刘文凤说:“很多人抱有这样的想法,这段时间努力工作,下段时间再去好好享受生活,其实不是这样的。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应该去做,工作时认真工作,玩的时候就痛快玩,陪伴家人的时候就享受家庭生活。”刘文凤希望自己扮演好各个角色:在科研上做一位好的研究人员,在教学中做一位好的老师,在家庭中做一位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

为了兼顾“多重身份”,刘文凤几乎没有休闲时间,因为她坚信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因此十分注重效率,在晨跑时就会把一天的工作安排好,这是她在日本留学时养成的习惯;她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会利用午休时间全神贯注做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回到家里,她会把手机完全放在一旁,专心享受家庭的温馨;周末她会抽出半天陪伴孩子,剩余时间就在办公室里工作。“很多人说做老师多好啊,还有寒暑假,但其实和许多老师一样,我几乎没有寒暑假,只有过年的时间会休息几天。”

虽然刘文凤将工作与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但一天只有24个小时,时间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在冲突的情况下,刘文凤首先会将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一次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刘文凤当时尚在哺乳期,在她看来学生的毕业设计只有一次,不能因为自己的事情影响学生毕业。她就利用答辩中场休息的15分钟时间赶回家照顾孩子,然后迅速赶回学校再进行下一场答辩。

虽然忙碌辛苦,但刘文凤很快乐:“在科研上,专家学者肯定我的工作;在教学中,学生们认可我的课程;在生活中,孩子全身心地依赖我。当付出被认可、被需要时,我的内心会非常满足,让我更有激情、更加快乐地投入到工作与生活中。”

教书育人 引领成才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每次听到学生称呼自己为“老师”,刘文凤都会有些惶恐。在她看来,“老师”是非常神圣的称呼,“学生叫我老师,我就要担当起这个称呼,不仅要在学业上讲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为人处事,引领他们成长成才。”

刘文凤认为,本科生应建立自己的问题体系,要发散思维、敢于想象;硕士生需要聚焦问题、突破思维,踏踏实实做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博士生则一定要有创新、有所突破。

刘文凤承担本科生“电路”双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该课程共有6学分,从学分上看是电气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但是双语教学让许多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接到教学任务之初,刘文凤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要开这样一门课程?是在学习电路知识的同时掌握英语的专业术语么?“不应该是这样的。这门课程的教学初衷,一方面是让外国留学生到交大可以无障碍地学习、研究,另一方面是让本国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西方思维建立知识体系。”

为了更好地讲授这门课程,刘文凤翻阅了许多中外教材,发现中文教材更注重聚焦学术问题,知识更为深入;而外文教材更注重知识面的广度,通过实际生活的事例,说明一个知识是如何应用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点,在基础部分,刘文凤以外文教材为主,用英语授课,在复杂的部分则以中文教材为主。课堂上刘文凤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当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她就会旁征博引,通过讲专业领域的故事、科学家的奇闻异事、以小见大的人生道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再切换回课堂。

“我教的学生,只要克服畏难心理,跟随老师的步伐走,成绩都会很理想。”刘文凤骄傲地说。

刘文凤的梦想是什么?她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我的学生能够比我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怀揣初心,刘文凤一直在路上,享受着每一段旅程,真诚而幸福。

 

内容来源:交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