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系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信息>>正文
新闻信息

【西迁新传人】刘文凤:西迁精神是交大科研工作者的情怀
2018-09-21  

西迁精神是什么?在“80后”女教授刘文凤看来,西迁精神是爱国主义的赤子情怀、“乐”中作乐的乐观主义、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更是西安交大科研工作者的情怀。

刘文凤是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是一名研究“无铅材料”的专家。因为发现了锆钛酸钡钙的强压电效应,为无铅材料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截至目前,该发现已获授权国际专利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

赤子情怀:科研要瞄准国家需求

“当初确定压电材料研究方向,就是考虑到要契合国家需求。”刘文凤说。看到“压电材料”这个专业术语,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其实它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刘文凤告诉记者:“手机、电脑、核磁共振和各种传感器均大量使用了各类压电材料。”

传统压电材料最大问题是大量含铅。这类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其本身含有的铅容易进入环境,且永远不会降解。铅大量富集在土壤或者水里,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危及人类健康。刘文凤希望能用无铅压电材料代替传统含铅材料,这既符合绿色发展的趋势,也契合国家需求。

攻读博士期间,刘文凤就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开发出一种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材料的研究中。这种研究材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锆钛酸钡钙,它是目前发现的性能最好的无铅压电材料,也是最有希望替代同类含铅产品的材料。

2010年初,基于该研究成果整理的核心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引起轰动。目前已被SCI期刊论文引用900多次,是这一领域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法规,规定2020年后停止使用含铅材料。

“乐”中作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说起自己的科研秘诀,刘文凤反复谈到8个字:“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这也是作为一个交大人,抹不掉的印记。

研制出锆钛酸钡钙时,刘文凤还初出茅庐,刚从硕士二年级转为博士一年级。实验室里第一次得出锆钛酸钡钙的效用时,刘文凤有激动,更多的却是怀疑。自己做的东西竟然比世界上最好的性能还要好一倍,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那时已是夜里12点了,我赶紧向还在办公室的导师任晓兵教授汇报了这个情况。任老师也很激动,跟我一起重复了实验,发现结果确实如此。”刘文凤说。

这一突破性成果的论文投稿过程却不顺利,不同的声音与质疑给刘文凤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是导师给了自己莫大的鼓励。“任老师一直给我说,一项好的成果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出去,都会被认可,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导师的鼓励和支持,让刘文凤坚定了信心,也更能沉淀下来探索锆钛酸钡钙的原理,不断提升性能,最终取得了今日的成果。

而“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这8个字,也深深地印在了刘文凤的心里,让她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持初心。

西迁精神:这是交大科研人的情怀

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有怎样的情怀?对于这个问题,刘文凤首先想到的,是陈学俊院士的故事。

陈学俊院士交大西迁时随校来到西安。当时西安和上海的条件相差很大,他却毫不犹豫,连在上海的房子都捐出去了,来西安扎根、创业。刘文凤上学的时候,经常听老一辈西迁教授的故事,耳濡目染慢慢培养出一种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这种爱国、报国情怀,也一点一滴渗透进刘文凤的血液,并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

2000年刘文凤高考时,适逢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大家去支援西部建设。身在天津的刘文凤第一志愿就填报了西安交大,周围的人都很不理解。“当时感觉心里好像有一腔热血,觉得自己如果去其他地方,可能就如同一滴水放在大海里,并不会消失,但作用微乎其微。但西部会更需要我,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也更大。”刘文凤说。

如今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想想当初的决定依然很兴奋。交大每年都会有新政策、新变化。我觉得我的选择没有错。”刘文凤的语气里透着坚定。

国家进入了新时代,在刘文凤看来,这意味着科技力量的聚焦也应相应地重新定位。科研工作要服务于社会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一方面要着力于精深技术的开发,打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也要兼顾细微之处,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

 

来源:交大新闻网

文章链接:http://news.xjtu.edu.cn/info/1033/99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