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进步引发的伦理问题的出现,工程伦理逐渐成为工程科技人才的必修课。“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电气工程师”已成为西安交大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主题。为进一步推进“工程伦理”教学的创新式发展,近日,由研究生院组织观摩,电气学院徐正红老师负责的课程“工程伦理(五)”在创新港智慧教室开讲。
“工程伦理(五)”作为一门创新式课程,由徐正红、孙安邦、石建稳和刘增四位老师授课,具体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讲解、观影学习、小组讨论及课堂汇报四个环节。该课程以案例分析和现象讨论为主,将伦理问题具象化、理论概念生动化,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着力培养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责任感,注重其思政水平、道德修养和学术操守的提高。
以徐正红老师的授课情况为例,徐老师通过一系列生动详实的案例为学生讲解互联网时代的工程伦理问题。在详实了解的基础上,徐老师将讨论问题分为“互联网+购物”、“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影视”、“互联网+餐饮”、“互联网+交通”和“互联网+教育”六个方面供学生讨论分享。其中,穆圣泉同学通过阐释“互联网+医疗”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行业道德规范及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等措施来解决诸如新冠疫情中发生的一系列医疗伦理问题。刘婧同学通过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的分析,提出国家、平台和消费者都应加强伦理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该课程培养方案中的观影学习环节也独具特色。课程选取电影《电流之战》,该电影讲述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两位发明家爱迪生与威斯汀豪斯基于电动机使用直流电或交流电而产生的一系列伦理争辩。学生们基于伦理学的五大指标层,即生命原则、善良原则、诚信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和自由原则,对电影《电流之战》的相关剧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分组讨论环节,何旭博同学通过分析电影剧情,提出电流之战中的一系列实践违背了工程伦理的不伤害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和诚实守信原则等;胡铭遥同学通过分析电流之战中交流电胜于直流电的原因,深入阐述了利益最大原则在工程伦理情境中的运用。徐正红老师认为,选取专业契合度较高的电影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伦理问题,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辩证思维,促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和恰当的技术方法,以此推动社会发展。
为了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伦理与价值观的讨论中,授课教师们十分注重对热点案例的分析。徐正红老师认为,通过对当前案例和研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们可以直接参与到工程伦理的抉择中,设身处地感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工程伦理问题。同时,智慧教室所提供的设备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时使用多媒体进行课件投屏、板绘记录、以及课堂PPT制作,这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效率。
除此之外,该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体现了人性化和效率化。通过分主题的小组讨论和分享展示,师生共同充实了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的知识覆盖率;通过每一环节的投票计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为更好地探索教学新形式,提高智慧教室资源的使用效率,研究生院将积极发掘教学环节的创新性方式,与时俱进,提高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度。通过组织多专业系列优质VR课程的观摩活动,研究生院将持续致力于创新教改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助力我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
图文:崔怡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