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5082团支部在创新港校区4-2224教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本次活动由硕5082团支部心理委员周婉婷同学主讲,围绕“适应新环境,拒绝学术焦虑”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寻找平衡学术与生活的有效方法,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学术与生活的双重挑战。
调研先行:洞察心理现状,精准筹备活动
在本次团日活动前期,硕5082团支部通过心理自测与问卷调研,初步了解了同学们在科研学习、生活适应与情绪管理方面的心理状况。调研结果显示,研究生群体普遍具备心理健康意识,但在如何识别压力信号、调节焦虑情绪以及寻求外部支持等方面仍存在一定模糊认识。为此,支部心理委员周婉婷同学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心筹备与反复打磨,力求以科学严谨的讲解与温暖真挚的表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知自我、调适心态、拥抱成长。

现状聚焦:研一新生的双重挑战
活动伊始,周婉婷同学以“研一新生的双重挑战”为主题,从学习模式、人际关系与自我要求三方面切入,揭示了研究生初入学术环境时普遍面临的心理压力。她指出,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让许多同学一时间难以适应。在新的科研氛围中,导师与同门间的关系也需重新建立;与此同时,“论文发表”“项目进展”和“未来规划”等多重压力交织,容易引发焦虑和自我怀疑。
周婉婷同学在此特别提到两种典型的心理陷阱——“完美主义焦虑”与“无尽比较”。前者会让人陷入过度自我要求,后者则因他人表现而否定自我。周婉婷同学也呼吁同学们要学会接纳不完美,以理性与平常心看待科研的曲折与延迟。
心态调适:构建心理弹性护盾
随后,周婉婷同学围绕“心理弹性”展开讲解。她以“认知重塑—情绪接纳—积极联结”三步法,系统阐述了面对压力的有效应对策略。她也鼓励同学们以成长性思维看待挑战:“把‘我肯定不行’换成‘我可以一步步试试看’;把‘别人都比我强’换成‘我在走自己的路’。”
同时,周婉婷同学也指出,焦虑并非弱点,而是面对未知时的自然反应。学会接纳情绪、允许自己短暂的沮丧,是管理压力的第一步。她还建议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支持,与导师、师兄师姐或同伴交流,共同分担与成长,心理弹性不是独自硬扛,而是善于求助、勇于联结的力量。

行动指南:从焦虑到高效行动
在主题分享的第三部分,周婉婷同学从行动层面为大家提供了实用建议,帮助同学们将心理调适转化为高效学习与生活的动力。她建议同学们首先要管理期望,重新定义“优秀”。科研的过程充满反复与试错,初稿可以粗糙、实验可以失败,重要的是持续改进和反思。她鼓励大家将庞大的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小任务,并在完成后给予自己积极反馈,以此保持稳定的学习动力。
在生活方面,周婉婷同学倡导能量平衡与兴趣调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都是应对压力的重要支撑;而培养音乐、绘画、阅读等“非学术爱好”,则能为心灵提供喘息与治愈的空间。正如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王旭鹏同学所言:“短暂的休息不是懈怠,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出发。”

这场团日活动不仅让同学们重新理解了“焦虑”的意义,更教会大家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去面对科研与生活的起伏与未知。活动最后,周婉婷同学带领大家回顾了校内外心理援助渠道,传递出温暖的提醒——心理健康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需要理解与陪伴的共同成长。
温情落幕之际,心灵的种子已在交流中生根发芽。硕5082团支部将继续以真诚与行动守护每一位同学的心理成长,关心同学们的精神需求,让青春在共情与自我超越中熠熠生辉,在心灵晴空下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图片:金渤洋
文字:金渤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