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团学风采

首页 > 党团工会 > 团学工作 > 团学风采 > 正文

最佳团日|硕5075团支部:感悟非遗文化,传承西迁精神

发布时间:2025-10-24 浏览量: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筑牢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与精神根基,10月12日晚七点,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走进硕5075班展开宣讲。宣讲团成员通过讲述璀璨的非遗故事与不朽的西迁精神,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跨越时空、涤荡心灵的精神盛宴。

第一篇章:聆听非遗故事,赓续中华文脉

活动伊始,由宣讲团成员闵悦同学为我们带来了非遗的故事。她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引,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塑造爱国的力量。凤翔木板泥画、凤翔泥塑、西风酒酿造技艺这些沉淀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时间长河历久弥新。她在与非遗传承人胡锦伟老师的交流中得知,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传统的手艺人,在家族的熏陶中长大,对非遗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胡锦伟老师始终坚守着非遗工艺的传承,认为这是非遗文化的灵魂。像这样的非遗故事还有很多,也正是因为匠人匠心的坚守,非遗文化才得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创造出中国式的浪漫。

屏幕截图 2025-10-12 190337

这些鲜活的故事,让抽象的非遗概念化为了可感可触的匠心与温度,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正蕴藏在这些代代相传的技艺与智慧之中。

屏幕截图 2025-10-12 190434

第二篇章:回溯西迁故事,铸就精神脊梁

如果说非遗故事是温润心灵的“文脉之河”,那么西迁故事便是砥砺意志的“精神之炬”。宣讲的第二部分,王笑溪同学将时间的指针拨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屏幕截图 2025-10-12 191103

她从细微入手,由一封在宣讲团口中代代流传的信开始讲起。在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微宣讲团在云南支教时,雷打树小学的学生给宣讲团写信道:“老师姐姐,您让我们懂得了这么多知识和西迁精神,我也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帮助更多的人。”这短短一段话却包含了聆听西迁故事后的鼓舞和感动。类似的来信还有很多,这些信件跨越山海递到了宣讲团的手中。

她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细腻的人物故事,向同学们再现了上世纪中叶,一大批知识分子响应国家号召,“打起背包就出发”,从繁华的沿海城市奔赴广袤的西部,投身于教育与科研建设的壮丽诗篇。PPT上,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行行朴素的日记,生动刻画了西迁先辈们“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赤诚与坚定。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为西部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科教基础,也熔铸了西迁精神。

屏幕截图 2025-10-12 191356

本次主题宣讲活动,如同一座桥梁,巧妙连接了历史的厚重与青春的活力。它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从西迁先辈的身上汲取了磅礴的精神力量。两种伟大的遗产在新时代青年的心中交汇共鸣,必将激励着广大同学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未来的求学与人生道路上,既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也做伟大民族精神的勇敢传承者,以青春之笔,续写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文字:张雯宁

图片:张雯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