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历史回望中筑牢信仰之基、勇担时代使命,2025年9月25日,硕5070党团支部开展了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的九月组织生活。本次活动由团支部书记闫佳欢主持,通过“观阅兵、忆历程、敬精神、担使命”四大环节,将历史记忆与现实担当深度融合,为新时代研究生注入科研报国的精神力量。

观礼九三阅兵:在国威军威中感怀胜利荣光
活动伊始,支部集体观看了一段“九三阅兵”视频。屏幕上,英姿飒爽的受阅部队整齐列队、威武前行,新型装备亮相,尽显大国军队的硬核实力与昂扬风貌,现场不时响起阵阵赞叹。为让同学们更深刻理解阅兵背后的历史深意,许家贺同学主动分享了9月3日这一特殊节点的由来:“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舰上正式签署投降书,次日胜利消息传回国内,全民沸腾。2014年2月27日,国家通过立法将9月3日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段讲解让同学们在为祖国繁荣富强自豪的同时,更清晰认识到:盛大阅兵不仅是军队建设成果的展示,更是对先辈牺牲奉献的致敬,是刻在民族血脉里的家国情怀共鸣。


回望抗战历程:在苦难记忆中领悟和平之重
随后,闫佳欢同志带领全体同学梳理了十四年抗战的壮阔历程——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侵略序幕,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的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关键战役,再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一个个历史节点串联起中华民族浴血抗争的艰辛岁月。活动中,同学们围绕电影《南京照相馆》展开热烈讨论,有人提及“邮差阿昌从求生到主动传递日军罪证的转变”,有人想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日响起的警示钟声”。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历史印记不是冰冷的故事,而是“历史不能忘、和平来之不易”的鲜活教材,让每个人深刻体会到侵略战争的残酷,更坚定了捍卫历史真相的决心。

致敬精神丰碑:在英雄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
“一个民族的尊严,永远不容践踏!”,在“致敬伟大精神丰碑”环节,支部成员共同追忆了抗战时期的英雄群像。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壮烈,到杨靖宇“腹中满是草根与棉絮仍坚守阵地”的坚韧,再到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无畏。活动还特别重温了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振聋发聩的追问,不仅是民族危亡时刻的灵魂自省,也是对现场每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叩问。大家纷纷表示,抗战精神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其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正是当代青年克服科研难题、勇担时代重任的精神源泉。

践行吾辈担当:在时代征程中锚定奋斗方向
“八十年前,先辈用生命回答‘此生无悔入华夏’;八十年后,我们该如何以行动回应‘此生不负新时代’?”在最后的“践行吾辈担当”讨论中,这一问题引发全体同学深思。大家结合研究生身份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明确了责任方向: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教训、防止悲剧重演;弘扬抗战精神,要体现在实验室里攻坚克难的坚持中,体现在学术研究服务国家需求的自觉中,更体现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的行动中。

本次组织生活既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场扎实的思想洗礼。通过此次活动,全体团员对抗战历史与精神的理解愈发深刻,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显著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未来,硕5070党团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巩固学习成果,在学术科研中锤炼本领,在社会服务中践行担当,让“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信念转化为推动强国复兴的实际行动。

文字:闫佳欢、任荣荣
图片:任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