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团学风采

首页 > 党团工会 > 团学工作 > 团学风采 > 正文

乡村振兴促进团 | “经”行九州里,共“济”故乡情

发布时间:2025-02-16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包括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全面促进农村消费。

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吾梦吾乡”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山西杏花香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铜川市陈炉古镇、福建省泗溪乡村振兴试点村,探究各位同学家乡乡村振兴中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家乡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乡村建酒厂,酒香振故乡

在山西省吕梁市杏花村镇,实践团队成员走访了当地的乡村企业杏花香酒厂。酒厂位于汾酒大道旁,紧邻村落、交通便利,为周边许多村和镇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酒厂负责人介绍,杏花香酒厂工作的女工基本都来自附近的村和镇,文化水平不高,但可以完成酒厂基本的工作。根据酒厂负责人介绍,女工一共有54人,工作时分为两组,主要负责在流水线进行汾酒的装瓶和包装。

图1杏花酒厂工人工作图

本次的实地调研中,实践团队成员采访了山西杏花香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的女工孙阿姨。由于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顾,孙阿姨无法外出务工,便来到了附近的酒厂工作。对于就近就业,孙阿姨表示,她很感谢酒厂可以给她以及其他农村妇女这个工作的机会,酒厂里像她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还有很多,她们的丈夫需要外出务工或下地干活,照顾家庭的担子就落在了她们的身上,酒厂的工作可以让她们在获得收入的同时照顾好自己的家庭。

图2实践团队成员采访酒厂女工

耀瓷出古镇,创收入乡中

在陕西省铜川市陈炉镇,实践团队成员参观了耀州窑陶瓷生产基地陈炉古镇。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同官八景之一。陈炉在宋代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四大名窑,明清时代,陈炉陶瓷生产达到鼎盛,古人赋诗赞曰:“山外遥看长不夜,星流月奔互参差”。这是当时陈炉瓷业繁盛的真实写照。现如今,陈炉古镇仍然保留着古代用来烧制瓷器的窑炉以供参观,实践成员采访了当地的窑坊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热情地讲解了目前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状况以及烧制耀州窑的工艺。

图3实践团队成员参观窑炉

如今的陈炉古镇借助深厚的制瓷底蕴因地制宜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瓷器销售。同时结合线上直播等方式,结合新兴技术充分发挥陈炉古镇的陶瓷经济潜力,不仅保护和发扬了耀州窑陶瓷产业,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故乡,振兴乡村。

图4实践团队成员采访王家瓷坊负责人

除此之外,实践团队成员还邀请到陈炉古镇耀州窑铜川技术状元、铜川工匠李和平师傅一起探讨了耀州窑的未来发展以及销售渠道的更新换代。

图5实践团队成员采访耀州窑铜川工匠李和平师傅

李师傅认为发扬耀州窑传统文化是自己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耀州窑,同时也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农户致富。近年来的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确实提高了村里人的收入,同时也打响了耀州窑的知名度,希望未来能够结合互联网更进一步打造属于陈炉的文化名片,振兴耀州窑、振兴陈炉。

文明暖泗溪,产业创增收

社会实践队成员走进家乡泗溪镇进行乡村振兴实践调查。泗溪村位于官桥镇西南部,村民主要收入以农业种植和外出经商、务工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村。近年来,该村除了投资入股农商银行、发展光伏项目等方式外,还积极盘活各类低效、闲置资源,主动招商引资,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图6实践团队成员采访泗溪村工作人员

社会实践代表团采访了村里的宣传负责人,了解了目前泗溪村的经济振兴举措。 “夫人李”曾是泗溪村闻名中外的特色水果。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泗溪村立足这一传统资源,充分挖掘农业特色资源,整合荒废田地,指导村民们种植蔬菜瓜果,成功恢复种植“夫人李”并培育“猫耳藤”中草药,为当地农民增收。

图7泗溪中草药种植园

除了中草药,泗溪村对标汽车越野赛场地建设标准,打造永久性的越野训练基地。成功在泗溪村举办第三届“汽车场地越野全国精英挑战赛”,赛事除辐射吸纳本村村民参与服务接待增收,带动本村农家乐产业发展外,为泗溪村乃至南安市和官桥镇创造了一个新的体育产业增收项目。

图8泗溪村举办“汽车场地越野全国精英挑战赛”

实践队员了解到,近些年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开展下,泗溪村已荣获2019年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2016-2020年度邮储信用村、2020年度泉州市中级版绿盈乡村、2020年度泉州市科普示范村、2021年度福建省卫生村、2019-2021年度南安市文明村等称号。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虽然实践调研的三个地区虽产业各异,但都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共同特征:依托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山西杏花香酒厂通过乡村企业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让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陕西陈炉古镇依托耀州窑陶瓷文化,结合文旅与电商拓展市场,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活力;福建泗溪村则通过特色农业、中草药种植及体育赛事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这些案例表明,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结合现代产业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兼顾文化传承和经济效益,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繁荣。

图文:“吾梦吾乡”实践团队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5【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