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大规模绿色制氢技术的突破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需求。海水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水资源,直接利用海水进行电解制氢无需依赖宝贵的淡水资源,避免了能耗高昂的脱盐过程,具备显著的经济与资源优势,被视为未来大规模制氢的理想途径。然而,海水电解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多重瓶颈:海水复杂的离子组成(含高浓度Cl⁻、Mg2+等)易引发电极腐蚀、催化活性位点中毒及析氯反应的竞争,同时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与双功能催化效率难以兼顾,严重制约了海水电解制氢技术的产业化推进。因此,设计开发兼具超高双功能活性、长效稳定性与抗腐蚀性能的电催化剂,解决海水电解中的核心技术瓶颈,对推动绿色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日,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 Ru/Ti3C2Ox@NF 海水电解双功能电催化剂。该催化剂以泡沫镍为基底,通过精准电沉积技术将超低负载量钌团簇锚定在Ti3C2Ox纳米片表面,形成 “活性位点——导电骨架” 紧密结合的复合结构。此设计让催化剂兼具出色电催化活性与超强结构稳定性,其优异性能源于独特的界面键合作用:Ti3C2Ox的氧、碳端基分别与钌团簇形成 Ru–O–Ti 和 Ru–C–Ti 键,两键协同引导界面电荷定向重分布,既优化了反应中间体吸附能力,又加快了析氢、析氧反应动力学。该研究突破了海水电解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难兼顾的瓶颈,阐明了界面键合的调控机制,为复杂电解质环境高效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成果以《超低钌负载Ti3C2Ox电催化剂中的Ru–O–Ti/–C–Ti键工程用于高效双功能碱性海水电解》(Ru–O–Ti/–C–Ti bond engineering in ultra-low Ru-loaded Ti3C2Oxelectrocatalyst for efficient bifunctional alkaline seawater splitting)为题发表于能源领域顶级期刊《纳米能源》(Nano Energy,影响因子17.1)。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贾宇斐为论文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石建稳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为论文唯一完成单位。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持计划项目的资助,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为该研究提供了表征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5.111582
文字:石建稳教授科研团队
图片:石建稳教授科研团队